青岛新闻网8月23日讯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关乎百姓切身利益,与百姓福祉息息相关,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
今年以来,李沧区人社局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践行为民服务理念,坚持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工作就往哪里用力,启动实施重点群体“稳就业”攻坚等12项提升行动,梳理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69项,防疫情、稳就业、优服务、促发展一体推进,推动就业创业、招引培育人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公共就业服务“不打烊” 强化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就业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千方百计稳定与扩大就业,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李沧区为有就业需求的群众提供“全天候”“不打烊”的公共就业服务。对招聘岗位需求量大、行业较为集中的企业,按照不同行业、工种分类举办精准化、点对点、错峰式招聘专场,提高匹配效率,计划全年举办线下和线上各类政策宣传及招聘活动100场。目前已开展“农民工招聘月”活动、“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及各类线上、线下综合招聘会59场,参会企业1200余个,提供招聘岗位1.5万个。
在提供高质量就业服务的同时,李沧区还坚持由创业带动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最大特点,就是突破了传统的“一人一岗”就业模式,具有“一人带动一批岗位”的就业倍增效应。为此,李沧区升级打造了集人力资源服务、家庭服务、就业招聘、职业技能培训及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就业创业服务广场,聘请社会第三方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和要素共享,推动“创业服务+就业服务+培训提升+孵化办公”协同发展。
此外,李沧区注重对区域产业发展的支撑,通过引进、培育与李沧区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构建较为完整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为促进李沧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持续注入“活性剂”;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点引入高成长性企业及规模以上企业,通过精准培育,实现企业规模、就业人数、税收贡献等指标倍增。目前通过评审入驻企业69户,创业带动就业332人,组织人社政策宣讲会8场,惠及企业420户。上半年累计发放创业扶持资金4313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发放规模1.2亿元,政策性扶持创业2196人,完成政府实事目标88%。
李沧区实施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精准帮扶行动,把失业人员、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纳入精准服务范围,精准掌握人员状况和就业创业培训需求,依托人社智能平台和人社专员制度,积极构建“智能化”立体式、全方位、广覆盖的精准就业帮扶体系,确保困难群体就业率90%以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截至2021年7月20日,帮助2841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全部清零。工作中,李沧区人社局领导带队到城阳区、即墨区、西海岸新区等项目工地,逐一走访慰问对口协作地康县建档立卡脱贫来青务工人员,帮扶脱贫人口就近就地就业60人,帮助农村劳动力到其他地区就业20人,坚决兜牢民生底线。此外,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见习基地14家,开发见习岗位2000余个,组织实习实训(见习)1209人。规范做实人社服务专员制度,累计走访服务企业842家,跟进帮助解决经营场所、子女落户等问题348个。在产业拉动和政策带动下,上半年,按照新统计口径,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2716人,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未来,李沧区将持续开展公共就业专项服务,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纳入精准服务范围,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措施,确保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服务率98%、困难群体就业率90%以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以需求为导向,精准搭建市场主体和求职者供需对接平台,全年举办各类招聘活动80场以上。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全年组织高校毕业生实习实训1400人以上。同时,把灵活性就业作为拉动新增就业重要组成部分,组织人社专员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大力支持平台就业、鼓励非全日制就业等方式拓宽灵活就业渠道,确保全年实现新口径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以上。对外贸企业、制造业、建筑业和大型服务行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实施就业失业动态监测预警,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
李沧区将加快创业城市建设,以大学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群体为重点,动态完善创业需求人员信息库和创业项目推介库,健全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一条龙创业扶持政策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导向,提升李沧区就业创业服务广场服务品质,认真做好区级创业孵化基地和青岛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复审工作,努力推动创业孵化上层次、上水平,精准提高全区创业孵化成功率。
留用引培多措并举 人才服务提质增效
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随着人才加速集聚李沧,李沧区人社局组建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将人才服务前置,常态化送政策、送解读、送岗位、送服务,主动走访摸清需求,跟进服务纾难解困,全力保障各类人才在李沧安心工作、潜心科研、舒心创业。
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按照青岛市人社局统一部署,李沧区人社局积极推进跨区域产才融合,成功承办2021年“青岛市招才引智高校(滨州、德州)行”,吸引3700余名毕业生参加,现场达成来青就业意向142人。以德州学院为试点,牵头建立“政校企”合作对接机制,启动人才输送“直通车”,辖区9家企业与德州学院达成长期校企合作意向。
引才的同时更要留才,李沧区严格落实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青年人才一次性安家费等政策,为3810人次发放住房补贴、一次性安家费1444万元。通过政策引才、线上招才、产业聚才,截至7月底,李沧区累计引进各类人才6858人,其中引进硕博、高级职称及高技能人才376人,引进本专科学历及其他专技人才6482人。
为扩大人才服务半径,提升人才服务效能,李沧区以承接全市人才“无感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李沧区人社局依托人社智能服务平台和人社服务专员队伍,整合政策、培训、岗位、服务等要素,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互补的服务模式,构建起一站式智慧化人才服务新生态。在人社智能平台上构建“人才成长树”,记录人才全生命周期成长节点,按照人才培养路径精准匹配推送政策,实现了人才服务从“被动”到“主动”、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
该平台在“感知”到青岛融源文旅集团石秀杰具有副高级职称情况后,自动为其匹配了青岛市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人才工程评选通知,提前定向推送了正高级职称评选要求,专员线下点对点跟进解读政策,通过递进式推荐培养,石秀杰成为李沧区首位青岛市特殊津贴专家,近日又成功入选本年度青岛拔尖人才,目前正进行正高职称的申报。
在招引外地人才的同时,更要培育本土人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李沧区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为此,李沧区全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注重激发企业培训主体活力,引导青岛艾普智能仪器有限公司等2家有条件的企业成立职工培训中心。同时强化赛事引领驱动,联合区妇联、区总工会、青岛市家庭服务业促进会成功举办青岛市第十六届职业技能大赛暨“创业青岛”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吸引了411名从业人员和28个团体报名参赛。
通过激发企业、职业院校、民办培训机构等各类培训主体积极性,李沧区累计组织技能培训7438人,发放各类技能培训补贴447.82万元,同比增长103%。成功组织陇南康县305名脱贫人员参加电工、育婴员等专业技能培训,助力康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将青岛地铁集团运营分公司纳入全区“金蓝领”培训签约单位,积极推荐区内17名优秀高技能人才参与本年度青岛市拔尖人才、青岛工匠等荣誉评选,目前2人成功入选市拔尖人才。
下一步,李沧区将持续组织重点园区、重点企业赴重点城市、高校开展青年人才招引活动。发挥好人才驿站汇聚人才的作用,推动产才直联,加大海内外人才引进力度,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聚焦支持院士港发展,借力省市区三级联动机制,倾力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持续加强市级以上人才工程和平台载体建设,综合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进度及发展经营前景,坚持“高端引领,分类蓄积”,跟进开展递进式推荐。
同时,加快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发挥驻区院校、签约培训机构培训优势,组织送技能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提升就业重点群体技能水平。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和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申报工作。鼓励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参评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称,拓宽技能人才成长路径。探索开展线上培训机构年审、签约、培训过程监督及安全生产监管等工作,提升培训服务质量。组织区内优秀技能人才参与齐鲁首席技师、市产业领军人才等技能人才荣誉评选。积极做好东西协作地区脱贫人口技能培训工作。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全面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
7月30日,得知辖区内某企业因经营不善可能引发一起集体劳资纠纷事件,李沧区劳动调解仲裁院第一时间深入企业进行现场调解,讲政策、摆事实、明道理、话后果,现场成功帮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达成调解意向并签署调解协议,为28名劳动者追回案款23.3万余元,将一起涉及人数众多的劳动纠纷案件超前化解,以实干力行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这是李沧区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个缩影。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也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为保障劳资双方依法参与仲裁活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李沧区人社局开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专递”服务,委托邮政EMS为全国范围内当事人免费提供劳动仲裁文书送达业务,群众签单、政府买单,今年以来113宗案件使用专递方式送达,破解了因拒收、错收、送达不及时、当事人在外地等原因引发的仲裁文书“送达难”问题。
此外,李沧区以招用农民工较多的工程建设领域、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重点,实施欠薪线索化解集中攻坚行动。定向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建立劳动维权绿色通道,并对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银行代发工资、工资保证金等制度落实情况和欠薪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定项目、定人员、定流程、定目标,梳理排查欠薪隐患线索44件,平台存量欠薪线索件如期办结率100%,有力维护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截至7月底,审结劳动争议案件647件,其中调解撤诉421件,调撤率65.07%,帮助劳动者追回案款903余万元。受理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701件,追偿劳动报酬530余万元。
改革创新不止步,服务群众有温度。下一步,李沧区将继续加大“互联网+普法宣传”,依托人社智能平台“政策直播”常态化开展劳动维权“云课堂”,编织全媒体普法宣传网。探索成立人力资源行业调解组织、院士港区域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强化欠薪隐患排查,积极发挥联席会议职能,加强与区行业主管部门、区属国有企业等部门协同联动,定期会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规定和拒不配合监管平台推广应用的工程项目,及时立案查处;对符合纳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的用人单位,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全力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稳定大局。深入开展“人社干部走流程”活动,采取“亲身办”“陪同办”等形式,对人社业务“申请、受理、审核、办结(反馈)”各经办环节“全流程”体检,查找政策落地的“痛点”“堵点”“难点”和“风险点”,不断优化便民服务流程,提升人社服务人本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以实干力行架起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