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 正文

李沧力答共享发展“民生卷”:充实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 责任编辑:潘亚丽 2021-02-18 18:42:07 字号:A- A+

青岛新闻网2月4日讯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多打造市民休闲观光、健身活动的地点,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岛市李沧区上流佳苑社区,与市民紧紧握手,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了解基层党建工作。

回眸“十三五”,在建设宜业宜居宜身宜心的创新型花园式中心城区奋进路上,李沧区牢记总书记嘱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细做实民生工作,从就业、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抓好办好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努力让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便利感。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站在新起点上,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李沧区将始终情牵百姓所盼、心系民生改善,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发展、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稳定保持在70%以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上蹚出新路,奋笔答好共享发展“民生卷”。

劳有所得:就业优先,筑牢民生基石

就业是最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李沧区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改善民生头等大事,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新就业工作体制机制,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

李沧区连续9年将就业工作列入区政府实事,将去产能分流职工、高校毕业生、大龄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纳入精准服务范围,搭建起独具李沧特色的“跟进式”公共就业帮扶体系,“十三五”期间累计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1万人,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较“十二五”同比增长107%,全区就业总量和就业质量实现双提升,在全市就业创业目标考核中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等次。

就业稳则收入稳,收入稳则民生安。“十三五”期间,聚焦一个“稳”字,李沧千方百计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牢牢守住就业基本盘,让老百姓把“饭碗”端得更牢。李沧区人社局建立人社服务专员制度,创新搭建人社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智能匹配,变“人找政策、人找岗位”为“政策找人、岗位找人”,有效提升惠企、惠民、惠才的速度和精度,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闭环式人社服务体系,畅通人社服务和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2016年以来,实施创业灯塔工程,构建起运营管理市场化、公共服务精细化、跟踪服务全程化的创业孵化体系。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创业融资帮扶力度,扶持15953人创业。实施人才培养系统工程,成功推荐申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省聘任院士、齐鲁首席技师等40余人,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9万人。下一步,李沧区将继续多措并举促进和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组织各类补贴性技能培训4000人次。升级打造就业创业广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运作、多方参与的就业创业服务新模式。

学有优教:好学校好校长好老师好课堂齐发力

在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宜身宜心的创新型花园式中心城区新征程中,李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这项“第一民生工程”,从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教育设施建设、优化教育结构、增强教育发展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入手,好学校、好校长、好老师、好课堂齐发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从老校建筑面积不到7000平方米,到新校27319平方米的宽敞校舍;从老校18班设计规模到新校36个教学班;从老校最多900名学生在校,到如今可容纳1800名学生就读,600人报告厅、室内体育场、智能物理实验室、VR教室和机器人编程实验室等功能处室齐全……当原址重建的李沧区实验初中(原64中)重新回到市民视野中时,教育承载能力升级翻倍的新学校让李沧家长孙青惊喜不已。“环境好了,孩子念书高兴,老师教得舒心,家长更放心。”

2016年以来,李沧区新建成并启用的中小学和幼儿园达27所,新增学位2.6万个,学校建设数量、规模、品质均在全市前列;新增学校和幼儿园建筑面积36.1万余平方米。同时,加快推进总投资达百亿元的30所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建成后将新增建筑面积近88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7万个,教育承载能力达到新高度。

李沧区还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青岛二中院士港分校2020年秋季已招生,青岛实验初中李沧分校建设工程推进顺利。同时,坚定不移提升教育品质,依托青岛国际院士港,深入开展“一校一院士,牵手伴成长”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实施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选派中学和小学干部教师挂职交流,面向全国优秀学校“寻标对标”学习,教学质量和中考成绩不断提升,普高达线率位于全市第一梯队。

老有颐养:呵护最美“夕阳红”

“现在社区助老餐点不仅能提供可口的饭菜,还能送饭上门,对我们来说真是方便又温馨。”新年伊始,李沧区李村街道少山路社区95周岁的居民张淑芳在家中吃到了助老餐点工作人员送上门的饭菜。这一餐有炸鱼、红烧鸭块、炒茭瓜和蒜苗炒鸡蛋,还有馒头、米饭、粥和煮玉米,老人的儿子李言阁十分高兴。

李沧区采取“中心厨房+助老餐点”模式,对社区助老食堂实施规模化、连锁化、标准化运营,在全区63处助老餐点中探索实施“中心厨房+助老餐点”服务模式,依托青岛国际院士港大酒店集中配餐的形式,来降低运营成本,保障老人家门口吃到放心餐。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着眼于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李沧构建了更加优质均等的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推动养老服务由“保基本”向“普惠化”转型,获得“山东省社区治理暨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等荣誉。“十三五”期间,不断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有颐养”呵护最美“夕阳红”。目前,李沧区共有养老机构38家,其中嵌入式养老6家,养老床位4957张,李沧户籍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服务床位达到55张,全区医养结合型床位比例达到83.05%。

病有良医:给群众稳稳的“医”靠

“手术花了约7000元,医保报销后原本需要个人承担1420元,经过李沧区‘白内障康复手术救助’补贴1200元后,自己只花了220元钱,出院时直接办理补贴结算,既省钱又方便!”家住李沧区兴华路街道的孙大爷受白内障困扰,手术前右眼视力只有0.2,经青岛眼科医院北部院区进行白内障康复手术后视力恢复到了1.0。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群众的期盼,更是检验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尺。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李沧区着力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夯实全民健康基石,筑牢卫生应急第一道防线,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人人共享“健康红利”。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十三五”期间,李沧区建成覆盖11个街道的6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全国百强社区服务中心1家,全国优质社区服务中心3家;6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市立医院、海慈医院、八医、三医等市级医院建设医联体;组建165支“3+X+1”特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签约服务22万人……一份份亮眼的健康“答卷”,恰是群众稳稳的“医”靠。

破解“看病难”,关键要强基层。2021年,李沧区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居民健康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形成三级医院“顶天”、基层医疗集团“立地”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让市民少得病、少跑腿、少住院、少花钱。推进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开展。积极落实医疗惠民政策,免费为老年人健康查体5万人次,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相衔接的长期照护模式。

住有宜居:力促城市品质提质升级

从景色宜人的百果山山脉,到诗画一样的胶州湾;从群贤毕至的青岛国际院士港,到逶迤永续的李村河,李沧区以深厚为民情怀把民生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宜业宜居宜身宜心的创新型花园式中心城区更加名副其实。

城市管理,最是于细微处见功夫、见态度。李沧区高水平推进建设管理,完善城区功能,提升城区品位,增强城区魅力,打造美丽李沧新画卷,让每一幅“绣出”的作品尽善尽美,让群众居住更暖心、出行更顺心、生活更舒心。

围绕城市品质提质升级,李沧区25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并通过国家三部委考核验收,在14个试点城市中荣获第2名的优异成绩。共完成老旧小区改造98个,惠及居民6.3万户。建成山头公园11座、口袋公园41处。治理河道24公里,新增绿化230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保暖改造约75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0.5万户。为果园路小区等老旧小区加装电梯65部,切实解决老年人上下楼难题。5年来共破解历史遗留不动产权证办理难题6.2万户,得到居民广泛好评。

下一步,李沧区将继续秉承城市是人民的城市理念,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塑造城市风貌。紧紧围绕“城区功能品质新提升、生态修复力度新提升、人民幸福指数新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新提升、安全稳定能力新提升”目标任务,聚焦院士港建设发展需要、聚焦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短板、聚焦城市生态修复弱项、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切的难题,精雕细琢,以“绣花”功夫做好辖区城市管理各项工作,让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街更净、路更畅、城更亮、人更美,实现从生态景观到主次干道、从老旧小区到背街小巷,市容环境越来越整洁有序,城市品质和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文香沁脾: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延伸到“家门口”

前段时间,在百果山脚下,不少市民身临其境地体验了一场经典的法兰西艺术巡礼。10位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的百余件作品,齐聚法兰西艺术院(中国)创作基地。展览作品主题多样、形式丰富,具有超越时代的探索性,展示了法兰西艺术院院士对于生命与情感、内容与形式、写实与抽象、人与自然、西方与东方等诸多文化问题的多元审美观念。

李沧区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城市文化新格局,让先进文化融入城市肌体,不断提升着这座城区的“精气神”。通过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布局,高端文化设施渐成葱茏之势,基层文化设施服务网络逐渐密织,基本建成“十分钟文化圈”,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可延伸至居民“家门口”。

文艺精品作为时代的文明标识和艺术丰碑,是推动文化强区的重要支撑,李沧区不断发展繁荣文艺精品创作,深化群众文化品牌打造。“小小志愿者送文化走基层”公益演出被文化部评为2017年文化志愿服务典型案例、2017—2018年度山东省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戏曲月”惠民演出被评为2018—2019山东省冬春文化惠民活动项目;原创吕剧小戏《回家过年》入选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山东省乡村题材优秀文艺作品网络展播作品;原创吕剧小戏《卖房》入选2020山东省群众艺术优秀新创作品;小品《家》获得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群众艺术新创作品优秀奖、决胜2020——齐鲁故事会第七届山东小品(曲艺)新作展演一等奖、山东省小品(曲艺)新作展演最佳表演奖……

李沧区还致力于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十三五”期间,李沧区两处区级公共图书馆相继建成使用,为国家一级图书馆,现总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李沧区文化馆是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国家一级馆,2016年10月迁至新址,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

2021年,李沧区将继续办好文化实事,保障社区居民公共文化服务权益。深入实施文旅惠民工程,讲好李沧故事,举办各类活动1200场次。组织开展群文大舞台、优秀电影进社区、儿童剧进基层、社区文化节、小小志愿者走基层、百场国学经典、尼山书院文化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文旅惠民活动,高效完成图书配送任务。突出节庆品牌活动,将李沧之春、群文大舞台、青岛够级文化节、社区文化节、曲月等品牌活动贯穿全年四季,形成春、夏、秋、冬四季文化特色。打造法兰西院士基地特色文旅聚集地,激活李沧时尚基因,深化文旅融合,满足居民与游客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需求。

青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