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李沧区在楼山街道举办“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街道新闻发言人与记者见面交流,详细介绍了街道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目标,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的举措和成效。大众日报、青岛早报、青岛晚报、半岛新闻、李沧融媒等媒体记者参加本次见面会,并围绕重点项目、惠企政策、落实情况等大家关注的焦点进行了提问。
据了解,楼山街道作为青岛市传统的老工业基地,正面临污染企业搬迁过程带来的企业和人口流失,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空窗期”。面对存在的问题,街道强化主动服务企业意识,在创新务实举措上下功夫,在推进政策措施落实上求实效,扎实做好常规工作、稳步推进重点工作、创新开展亮点工作,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
一是线上线下齐发力,畅通“信息公开关”。面向市场主体、群众主动公开街道党员干部服务信息21条,建立面对面服务企业制度,机关干部对口包联服务企业176家,建立工作台账,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主办惠企政策宣讲会,成立楼山街道汽车产业链联盟,联合成员互通共享信息,达成具体合作项目;充分利用政务网站等互联网平台,结合宣传栏、社区大屏幕等线下载体,广泛向社会公开人事任免、工作动态、规划计划等政府信息。二是软件硬件共提升,畅通“便捷服务关”。率先在全区打造首个街道级24小时自助服务区,优化便民服务“前台受理、后台审核”流程,承接8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邀请驻管区的区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举办“政府开放日”活动,聘任4名企业家代表作为街道营商环境体验官,对街道工作进行监督。三是点上面上全覆盖,畅通“民声渠道关”。以“新锋楼山·每月之星”评选为抓手,在职能科室和全体干部中开展亮绩赛绩、争先创优活动;印制《楼山街道致广大居民的一封信》,发动辖区居民利用各种社交平台广泛转发;通过“敲门行动”、民情恳谈会、网格共建议事会等形式,听取和收集社情民意,针对收集到的问题意见,开展群众不满意问题“清零行动”。
“行百里者半九十”,要从根子上革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弊非一日之功。当前楼山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巨大挑战与难得的机遇,街道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破解营商环境痛点,落实落细各项工作,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盘活街道经济发展。